之前聊了产品的节奏感,有人问如何为自己的产品设定节奏呢?这样取决于你的产品形态,市场阶段和用户需求。
对于手机厂商来说,硬件研发生产周期长,用户换机一般是 15~18 个月左右,这样的约束条件下,一年一款旗舰机是一个合适的节奏。版本迭代缩短,会导致研发时间不够,更会让用户觉得手中的机器贬值过快。但一个公司一年只出一次响肯定是不行的,所以很多厂商会设计面向不同用户群的多个子品牌/多品类产品,让它们交错发布,也能让用户感觉总有新品出现,比如苹果公司上半年发 iPad,下半年发 iPhone 就是这个道理。比如魅族这样发布会开的很频繁,那每次的效果就会被冲淡,进而导致单个产品的声明周期自然就会被缩短;但由于总开发布会,总有新品,每个时段想买新品的用户总能发现有新款魅族在等他,魅族总的品牌影响力和总的销量也就一定会上升(这种模式能否长久我存疑)。
对于一般的手机应用(如淘宝彩票)来说,我之前的规划是 2 个月一个大版本,1 个月一个小版本(个人经验)。大版本会上重要彩种、合买等重要功能,小版本则增加一些小彩种、新玩法和交互优化。版本发布后,一个简化的活跃用户曲线是这样的:
数据提升高度取决于内容的重要程度,之后数据会自然衰减,直到发布前的水平,甚至更低。要想产生持续的用户增长,就要在用户有所衰减的时候发布新版刺激用户。但又不能发布的太频繁,太频繁意味着内容不足,拉升的高度有限。所以根据自己产品的后台数据,摸索和调整节奏。
MIUI 做为操作系统,每周一迭代乍一看违反常理,频繁升级会给人不稳定的感觉。但分析 MIUI 的用户群就能理解。早期 MIUI 用户群是喜欢折腾的,天天泡在论坛里的,手机 ROM 发烧友,他们的特征就是不怕折腾,不怕不稳定,希望快速得到响应。
Chrome 是个版本奇葩我就不说啥了,08年发布到现在,已经发布到第 49 版。Firefox 也被带到沟里疯狂涨版本,导致天真的 IE 团队不再送蛋糕给 Firefox 之类的老段子就不再提了。我只能说,Chrome 的核心竞争力太强,以及浏览器是个桌面端超高频应用,不需要用这种常规的“术”来提升自己。我等弱鸡还是老老实实做好产品节奏吧。
节奏感不是不做长期规划的借口,看不到市场终局也不是不做产品规划的理由。产品经理还是要有阶段性的产品规划,想清楚主要的产品场景,基于场景构建出产品的架构。架构稳定有助于迭代的节奏。如果架构没想清楚,引入新功能就推翻架构,会拖延迭代的效果。架构太超前,则会浪费资源空悲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