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,得到的却是 140 个字符。” ——彼得 · 蒂尔 《从 0 到 1》
最近读完了《硅谷钢铁侠——埃隆 · 马斯克的冒险人生》,看完的感觉是“会飞的汽车来了”。
传记就是传记,夸大主人公鲜明性格对事业成功的影响,渲染创业经历的曲折和惨烈,书才更好卖。他的性格特点固然对推动成功有帮助,但我觉得书中多次强调的那些不是他企业成功的主因。更不是只有这种偏执狂才能成功。在我看来,特斯拉的目前的成功还是符合商业基本规律的。而 Elon 作妖的性格,说不定会让公司遇到更多风险。
可行的宏伟愿景
移民火星,清洁能源,电子银行……,哪一件事是都是改变人类科技历史的壮举,都是全人类的愿景。相比“时间机器”,“人类永生”,他的愿景符合物理基本定律,具有可行性。而且他看好的领域都是依靠工程技术革新就能成功的领域,而非依赖时间风险极高的基础科学革新。
伟大的愿景除了能支撑自己如此高强度的工作,支撑投资人的信心和股价外,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吸引那些足够疯狂,足够有才华,梦想改变世界的年轻人。愿景能够给予他们无穷无尽的力量。全书我最感动的地方是一帮 SpaceX 的年轻人在夸贾林环礁从砍树灌水泥开始,用 6 个月时间准备好了第一次火箭发射。在那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能让团队坚持并保持战斗力的,一定不是金钱和股票,而是他们对自己在做的事业的热爱,对成功的渴望,对愿景的执着。Elon 在一封 SpaceX 的公开信中也提到公司短期不会上市,以避免公司短视。
一个切实可行的宏伟愿景代表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。有了正确的目标,就能看到希望,即便是在公司危难之际,大家也会因为目标而坚持下来,努力克服困难直到取得胜利。
结合科技和商业
光有理想是没用的,只有把愿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,通过商业的方式才能持续。
Elon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拿到了物理学和经济学的双学位,他牛逼之处在于将复杂的物理概念与商业计划相结合的能力,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营利性企业的非凡才能。他可以为了成立 SpaceX,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航天工业、太空知识及其物理原理。同时,他还能完整计算建造、装配和发射一枚火箭所需的成本。
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评价 Elon:你总是需要从一个问题的首要原则开始着手。它的物理本质是什么?需要花多少时间?需要花多少钱?我要做的话可以便宜多少?需要一定程度的工程学和物理学知识来判断什么是可能、有趣的。埃隆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他知道这一点,并且他还了解商业、组织、领导力和政府问题。作者则评价 Elon 逻辑清晰,对科技概念和知识的了解,以及将科技商业化的敏锐知觉。
因此,Elon 能够有效地将科技发展和商业变革结合起来,用科技革新的方式杀入一个传统行业获得成功。他能发觉恰好成熟的技术(如电池技术的发展)进行整合,把握商业需求的发展(如私人火箭发射的需求增长),用新的技术满足新的市场,最终实现目标。
用科技打败落后
第一次创业的 Zip2 是帮助传统行业信息化,第二次创业的 X.com 是颠覆因循守旧、躺在丰厚的利润上不思进取的传统银行业,书最后对 Elon 的采访更能看出 Elon 对 Paypal 的伟大愿景。他很早就提出了互联网金融,目标就是颠覆传统而保守的实体金融,而不是现在单纯的在线支付工具这么简单。纯电动汽车更是颠覆了这帮传统的汽车制造商,他们因为油耗汽车的巨大成功和市场,让这些传统汽车制造商无法全力投入到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中,最终被 Tesla 弯道超车,成功卡位。
书中多次描述到航天业更是传统、垄断、多年没有进步的重资产行业,因为缺乏竞争,行业内的公司依靠复杂的供应链来制造火箭。由于航天特殊的要求,很多设备停留在几个时代之前从未进步而且成本昂贵。SpaceX 从开始就打算自己造轮子,虽然导致风险上升(尤其对创业公司是致命的),但一旦成功,就会建造巨大的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。
Elon 还通过技术手段还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,比如通过发明火箭阀门自动检查装置,让原来五个小时的工作,变为几分钟就能检查完毕,并可以按照需求自动调节阀门松紧。比如 Tesla 会通过计算机模拟碰撞试验来节约经费和研发时间。除了技术革新,Elon 在组织结构上也做了很多革新,包括扁平的组织结构,让各职能人员在一起办公以提高沟通效率。
性价比才是商业之道
除去奢侈品的玄学外,大部分商业公司的成功往往是因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。
火箭是寡头竞争的行业,大家会不再狂热追求技术革命,而是更多追求利润率,建立成本壁垒。Elon 使用了很多新的生产技术和模式来降低成本。低成本高科技这个高“性价比”套路造就了 SpaceX 的成功。ULA 为每次发生收取 3.8 亿美元,相比之下 SpaceX 只收取 9000 万美元(实际 SpaceX 标准发射价格更低到 6000 万美元)。颠覆行业的性价比,让 SpaceX 真正革了航天业的命。
Tesla 的电动汽车,因为电力驱动比内燃机对能量的使用率更高(3~6倍),所以每公里行驶成本很低;又由于结构简单,所以在汽车保养维护方面惊人的节省。
SolarCity 是另一种策略。太阳能产业的技术并没有革命性提升,当时的瓶颈在于太阳能板的安装销售模式复杂,用户很难方便的安装。因此 SolarCity 核心解决了商业模式的问题,帮助客户分析,并提供租赁模式,很短时间就变成全美最大的太阳能板的安装公司。
现在很多跨国公司剥离高风险重资产的部分,避免重复造轮子,通过成熟的供应商提供性价比高的元器件,自己组装整合,最终提供给用户产品。而 Elon 的几个公司都是相反,都是自己在美国本土从头设计、研发和生产制造,降低对供应商的依赖,确保自己控制从设计到生产端的全流程成本。这在航天这种供应商少竞争不激烈的市场中,自行研发是更好的降低成本的方式。
结语
Elon 几个公司现阶段的成功还有其他一些值得说道的点,比如让三家公司相互帮助,技术共享,建立生态;Elon 自身过硬的专业背景和能力;Elon 的冒险精神,成功的欲望,决心和努力;认为自己要改变世界的责任感等等。很多有趣而特有的优势,让 Elon 和他的公司与众不同。但作为一个商业公司,伟大愿景,技术壁垒,商业模式,三者都是根基和成败的根本。